“企业微信+服务”,私域构建的2.0版本
今天讨论私域,没法回避企业微信,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平台彻底打通微信,成为私域最重要的承载平台。还在于这个平台已经孕育出几个非常强的私域打法:
除此以外,仍有更多打法出现并被广泛运用。“企业微信+服务”的私域打法。
一是因为企业微信和微信相似的操作界面和方式,大幅度降低了门槛,同时提供了多种服务和效率工具。
二是只有强调服务才可以构建和用户的长期关系和连接,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可以更好的实现后续的转化场景。
三是服务好客户背后,能引发许多细节玩法的延展,如红包策略——这也是私域当下最有效的玩法之一。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和时长增长红利减少,大家从去年开始都更重视私域的精细化运营,但大部分企业的运营方法论、操作方式等这些还暂时没那么深入。
根据艾瑞的报告来看,整个网购市场2020年预期达到11万亿,比去年增长16%,增长速度是放缓的。
2020年私域社交电商估计有2万亿的体量,预期明年到2.86万亿,平均是50%的复合增长率。
私域这个大浪潮里,大家都在喊客户关系精细化运营和服务,似乎在重构整个市场。但感觉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足够的理解。最多的问题往往是:能帮我加多少好友,带来多少销量?还有部分商家采用自动化加好友,暴力群发等骚扰用户的方式来做,这里最典型的代表比如”茶叶小妹”,典型的朋友圈收割,而非长期关系的运营。
企业微信的官微曾提到:从“流量思维”转为“服务思维”, 企业“服务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我们作为有实操经验的服务商,觉得客户好友标签化是精细化服务的开始,做好这一环,就会让客户的感受大幅度提升。
例如:导购使用企业微信添加客户好友,会把客户咨询的产品按照冰箱、洗衣机、电视等打好标签,然后根据产品向客户发布对应产品的优惠和促销信息。再比如疫情期间,一个社区门店,把邻居喜欢吃的菜,打上标签,偶尔免费送一次,让客户感受非常好,每天的盈利比疫情前提高了几倍。
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直播等工具来配合企业做私域,但这些手段各有短板:
1.公众号:互动性弱、原创难、发推文掉粉;
2.小程序:用户难留存、互动难、连接弱;
3.直播:缺乏专业人员、粉丝少、用户留存少;
4.短视频:拍摄、制作、人员门槛 、推广费高。
但仍然有众多的商家用个人微信做私域和客户服务,究其原因在于:
1.门槛低:一部手机,注册简单;
2.操作简单:加好友、发朋友圈、群聊等都不难;
3.素材生产容易:一句话,一张图即可;
4.交易直接:红包转账即可完成交易,和客户是强连接关系。
当然,通过个人微信做私域也存在好友数量限制,群发限制200,无合规的效率工具,标签化不方便等诸多问题。毕竟大部分企业不能像完美日记那样大团队来做私域,我们本身过去几年用个人微信做私域和客户服务面临的问题就是手机硬件成本太高。
因此,以“企业微信+服务”来构建私域,简单,易操作、可复制性很高,同时解决了上述描述的个微做私域的大部分问题。
私域能做好首先是一把手或者操盘手的认知和决心,过去客户购买了产品,企业并没有跟他们产生主动“连接”,还只是停留在买卖关系层面。
疫情让企业连接客户的方式产生了改变,但是企业服务客户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客户在微信生态里,和客户建立强连接的好友关系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只要建立强连接关系,以后不管卖啥,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卖都不关键。
众多头部企业的第一诉求是把线下门店、公众号粉丝、小程序访客等加到企业微信上;第二诉求才是做拉新和成交。
将用户加到企业微信里,后期扩展还是用群、朋友圈或直播,用重度的客服去实现黏着、留存、一对多的朋友圈高频互动,实现高客单价的私域转换。但根本上看,都会回到“企业微信+服务”这个打法的大范畴中来,不断丰富和细化。
很多企业主最重要的客户关系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企业需要把客户留在自己的群里,使用企业微信服务客户,一旦员工离职,企业可以把他添加的客户分给其他员工继续跟进,对客户来说,服务不中断一直很贴心。前段时间企业微信刚开放了企业微信外部客户群红包能力, 在企业微信端也可以直接发红包给微信用户,这个功能是在日常社群运营中使用最频繁的功能之一。
从以前的流量思维转向了服务思维,服务并不是粗暴的花钱买流量做变现,通过好的服务建立品牌忠诚度,才能让客户最终留下来。比如中国人保用企业微信服务客户,成交认可度提升了80%。
从用户角度看,新一代消费主力人群的消费需求呈现品质化、社交化、个性化,他们更加注重消费全过程中的体验,精细化的私域服务有利于满足他们的消费新需求,企业也可以借助消费者热爱表达分享的特点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
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的 SaaS 市场,拥有几乎全民用户的微信是中国企业服务行业发展的最大差异化背景。基于企业微信的SaaS在客户服务、营销等多个方向上的应用市场非常广阔,换句话说企业微信将成为中国SaaS发展的最好土壤之一。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企业微信,做私域和给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网络效应将逐渐展开,并影响更多的企业也来使用。和企业跑步进入私域一样,越来越多的资方也在跑步进入私域相关产业的投资。
获取投资的关键基本有两点:第一,要给产品研发上增加厚度,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二是加快建立本地服务体系,通过服务增加竞争力,当然这需要更多本地化合作伙伴协同。而最后的IPO也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